练拳心得 » 走上太极之路
 

我和太极拳的初次接触,最早可追溯到1979年。那时,我上初一,得见一本线装太极拳书,打开看时,里面小人的动作线路竟全是圆弧的,我惊愕怎么不是直线,同时也感到,那些线条正因为是圆弧的,才显得那么舒展、优美、深邃,那么深深吸引人。那时不像现在,压根儿我就没见过人打太极拳,更别说教太极拳了,因此,我当时并没有机会学习太极拳。

真正看到人练太极拳是1991年的事。那年,我在公园里看到有人打太极拳,感觉挺美的,一下子勾起我的少年记忆,我随即买了套太极服跟着练,几天下来感觉和做广播体操差不多,大失所望,便把太极服压到了箱底。我搬家多次,扔掉的东西不少,但这套太极服一直没舍得扔,好像只要太极服在,那个萦绕于脑海的少年梦想就不会远去。

在生计忙活中,接下来的二十年飞逝得不知不觉,渐渐清晰的事实是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该养生了。有人说太极拳是分陈氏、杨氏、武氏、武氏、孙氏、和氏的,说陈氏太极拳较好地保留了武术技击本质,说我以前练的太极拳只是太极操而已,等等。我想,太极拳最完美体现了中国哲学,若把太极拳练成太极操,那将远离武术,远离中国哲学,远离真正的太极拳。我不喜欢太极操。我希望通过太极拳练习,去体验太极拳的武术内涵,体验太极拳中蕴含的中国哲学,体验真正的太极拳。于是,2011年我开始了陈氏太极拳练习。

我习拳一年多,所成甚微,若说感受,就是学太极拳一定要找对老师。如果没找对老师,那费掉的不仅是钱,还有时间,甚至还有健康,最终也根本入不了太极拳殿堂之门。找对老师,就是要找明师。明师应该符合三条标准:一要有太极真功夫;二要愿意尽心传授,三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社会上,有真功夫的少,愿尽心传授的少,有真功夫而又愿意尽心传授的更是少之又少;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坚持“从难、从严、从细”原则,自然无法原汁原味地传授传统太极拳。没真功夫的老师是没东西可教,只能教成太极操;有真功夫的老师如果在教学中折扣打得太大,不论它是哪氏太极拳,都难免失去太极拳的应有内涵,最后成类似太极操的东西。太极拳被“简化”,却说“太极拳重意不重形”,更有蒙人之嫌。因为大家知道,太极拳的“意”必得之于“形”,“形”“意”相合至不思而得境界时,方可“得意而忘形”。我以为,太极拳练得对不对,是可以检验的:一看是否符合太极拳原理;二看实战效果如何。有这两条,练太极拳就有了判断依据和标准。

所幸我现在有了明师,还有了这么多好师兄师姐,在我拜师学艺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里,看到师傅为大家筑基础、捏架子、拆拳讲劲、言传身教,从难、从严、从细,一次一次,不厌其烦,还看到大家取得的可喜进步和成绩,我相信:我已走上了太极路。

 

 

(漆华东)

    
领悟太极拳
更多联系我们

址:北京市丰台区丰北路46号楼二单元

电话:010-83835651

手机:13716381906

联系人:张老师  


地铁、公交线路: 

地铁9号线、14号线七里庄站下车,出C口,往西200米路南黄楼

公交323, 458, 480, 531, 604, 654, 687, 699, 839, 840, 958, 969, 971, 998, 特7在七里庄站下车。

310, 340, 351, 354, 657, 689, 694, 736, 740840, 913, 959, 981, 115在岔口站下


培训地点:

北京市丰台区丰北路46号楼二单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