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曰:“金刚捣碓敛精神,太极浑然具吾身。变化无方皆元气,股肱外露衹屈伸”。 金刚捣碓一式,是借用神话传说,金刚手持降魔杵。右手捏拳如杵之势,左手曲如臼之形,右拳落于左手心中,如石杵捣碓。故名金刚捣碓。
“金刚捣碓”充分体现了陈式太极拳“逢力必棚,逢棚必缠,逢缠必转,逢转必沉”的特点。比如当对手用右拳向我胸部击来,我先棚后捋,引化来力,使来劲落空。即用右手接对方右手腕,左手管他的右肘,顺势身右转,螺旋下沉,重心左移,右脚尖外转,左手松肩坠肘,下塌外碾,右手含采捋之意,将对手向己身右侧后顺势捋出。明白了这个技击含义,我们就可以推而广之。如:我们的双手是管对方的腕和肘的,所以两手之间的距离只能是手到肘的宽度,双手的高度不能超过自己的肩高。在做蹬捋的动作时,左脚跟向左前方铲出,双手向右后方捋,下蹬上捋,形成对开之力。又如:“摆脚上步撩掌”的动作,先用左手向对方面部抖撩发,同时右手随身向对方腹部撩出,用右脚向对方的小腿、膝部踢出。这就要求我们右脚向前上步时要与双手臂相合协调一致,上中下三盘同时到位。再如:“合肘举拳提膝”和“震脚砸拳”的动作,是随着对手后退,我向前进,提右膝击其裆部,同时右拳击其下颏;如对手身体后仰,我右脚趁势踩其脚面,右手下沉前送,手到脚到。这就要求我们,提膝与举右拳要一致,拳高度与鼻同高,震脚与砸拳一致,屈膝松胯,全脚掌着地,气沉丹田。正所谓:“手足后先不为奇,一动一静似围棋。围到山穷水尽处,陡然一势判雄雌。”
(韩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