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陈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陈氏太极拳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武术项目之一,在人们长期习练过程中,也赋予了她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受到海内外有识之士的追捧和传承。笔者有幸追随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优秀传人张海军师傅习练传统陈氏太极拳二年有余,期间虽未窥其真谛,也未修成正果,但也颇有心得,现与各位分享一二。
一、磨练意志,陶冶性情
习练陈氏太极拳,本身就是一个磨练意志的过程。我跟随师傅学习太极拳时首先从基本的站桩开始,然后是定步桩功、活步桩功等等功法的练习,然后循序渐进,从5种手型到8种步法,从一招一式到拆拳讲劲,一步一步引向深入。刚开始练站桩时,只站几分钟,就感觉两小腿发胀,不几日便有肿痛,走路都感觉痛苦。练习拳势更是手忙脚乱,顾上不顾下,顾下不顾上,顾头不顾腰,膝盖骨生疼不说,对练拳也失去了信心。但师傅教导我们说太极拳本身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必须坚持不懈,不能间断,才能收到效果。听完师傅的话,每天只能咬牙坚持,从开始的几分钟到现在的几个小时,从一遍到现在的四遍、五遍都感觉不累不痛,真正体验到了太极的绝妙之处。
拳著云:“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又云:“身必以端正为本”等等,学习太极拳以前,我因为工作上压力较大,常常遇到一些小事情就发脾气,处理问题也较草率,弄得自己身心俱疲。自习练太极拳后,使得自己如九曲珠,行气自如,无微不至。练完几套拳下来,气血和顺,心情愉悦,舒畅,现在不管遇到多大的事,心情都能变得沉稳起来,在工作中运用“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刚柔并济”,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之,通过跟随师傅习练陈氏太极拳,自己的心理素质、思想修养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太极拳思想也潜移默化地陶冶了自己的性情。
二、名师指点、坚持不懈
习练太极拳,对于有“名师指点”至关重要。在习练拳势时,每一招每一势,每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如果没有师傅的亲自指点,也不会规范到位,练起了也觉得空洞,没有精神。师父对我们“身、法、步”的要求从开始就非常严格,“虚灵顶劲,立身中正,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尾骨里收,屈膝松垮,气沉丹田”,这些拳理都一一详细讲解并做示范动作,在授拳过程中,还对每一势的技击含义都做了演示,使得我们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很大长进和提高,现在我们在打拳时,感觉姿势到位,有劲道、有精神。
俗话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其核心在于养心”。
在学习太极拳的同时,师傅还常常教导我们“练拳必先学会做人”“舍己从人”“清能早达”等等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们在练拳时要清静无为、不苟求自我,用心去练。通过跟随师傅习练太极拳后,从某种意义上说,使我们大部分人的人性得到了自我净化,人格得到了自我完善,内心得到了自我修炼。拳著云:“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柬,何能学艺。”练太极拳如不敬重师父或对师傅讲解的太极拳抱怀疑态度,则会认为师傅的言传身教无甚可取之处,平时对师傅的教诲不细加琢磨,以至于对太极拳的精粹之处。“谦受益,满招损”正直、善良、谦虚、敬业、重道应为我们时时自勉之言。
习练太极拳贵在坚持,这和其他体育运动一样,只有坚持不懈,刻苦练习,才会收到成效。我们学习的传统陈氏太极拳一路83式,打完一套时间需要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姿势看似简单,如确做到位,也实属不易,比如“立身中正”,如果不天天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它的含义,就会上身不是前倾就是后仰,重心不是前进就是后退。俗话说的好“一日不练十日空”,所以我们习练太极拳必须天天拳不离手,长期坚持。
总之,作为太极拳习练者,我们在深研太极拳健身、技击的同时,也应该重视修身养性这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得太极三味,妙悟人生真谛。这也会使得我们的太极拳发扬光大。
(牛文东)